中国科商网
【播资讯】谒元好问故居
发布日期: 2023-04-25 10:40:17 来源: 三晋道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的一阕《摸鱼儿·雁丘词》,让天地动容,令山川悲绝。在此词创作完成七百五十五年后的今天,读之依然撼人心魄。

今年孟夏之初的一个上午,阴雨霏霏。我满怀对元好问先生的景仰之情,与友人冒雨来到忻州市忻府区西张乡韩岩村,拜谒了元好问故居。

元好问院落占地约6.8亩,四周用三米多高的砖框土坯墙围成方形,向南开启的拱形砖砌大门上方镶嵌着晚清名臣、忻州五台人徐继畲题写的“野史亭”三个大字。


(资料图片)

步入院落,在中轴线上一条正对大门由碎石铺就的近二十米宽的笔直甬道的尽头,是一个巍然耸立高达12米的石基木身攒山顶房屋式六角亭,这便是元好问先生主持修建、后世又多次复建或修葺的“野史亭”。

现存亭子的石制亭座和围栏建成于乾隆五十九年,而木制亭身则为民国十三年所修。野史亭的正面是双开木门,东南、西南两个侧立面为木格窗棂,另外三面墙体以青砖砌到亭顶,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房屋。亭内正壁是元好问先生的线刻石像,左右两面墙上各镶嵌着一块元好问亲笔书写的石碣及后世重修野史亭的相关记载。传说先生正是在此亭中编纂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中州集》和《壬辰杂编》。

先生的宿处位于野史亭背后一片菜地的最北面。正厅为悬山式建筑,屋内当地安放着刷过金粉但蒙垢深厚的元好问石膏坐像。东西厢房为硬山式建筑。西厢房窗格上糊裱的白纸已千疮百孔,墙角斜放着同样满是灰尘的“元好问生平年表”和“元好问文化园规划平面效果图”展板。东厢房现为故居管理员宿舍,檐下裸露着的黑黑白白的电线、电话线、卫星电视线纵横交错,直通往数米处的围墙外。

而元墓占地五亩,建在野史亭的正西,一片T型林地将先生故居与墓地隔开。元墓的甬道用青砖铺就,两侧对称安放着元代的石虎、石羊和石人。甬道连着三间极普通的砖木结构棚顶式享堂,享堂两侧分别立有元代和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建设或修整墓园的石碑各一通。

环顾整座墓园,树木稀落,杂草丛生,土掩残碑,满目凋敝。元好问先生墓冢建在墓区正中,封土高3米,直径6米,用不规则青石包浆砌成太平鼓形状,因常年失修,围砌的石缝已纵横爆裂。残缺的石板、石柱搭建的供桌、香炉和半截墓碑在墓前歪斜排开。而坟头自然长出的那棵四米高的柳树,枝干弯曲交错、柳条轻轻摆动,仿佛先生头顶上随风飞扬的枯黄散发。

我怆然一叹。

元好问先生是我国金末元初成就最高的作家和历史学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不但长于诗文词曲,还深于历算医药,精通书画佛道。先生六十八年的人生中,仅在文学方面,就留有《遗山文集》四十卷,诗1361首,词377首,小令《骤雨打新荷》被称为“变宋词为元曲”的开山之作。特别是先生二十八岁时写下的不朽诗评《论诗三十首》,“以诗论诗”再继杜甫风范,奠定了元代诗歌理论的根基。

如此文坛巨匠,今日却黯然失色,就连真正的元墓和野史亭,也与众人的印象大相径庭:其实,元墓并不是元好问一人之墓,而是元好问先生的祖坟,里面还埋葬着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养父、长子、长孙及其配偶,而且,这七座墓冢奇异地呈现出北斗星状;另外,野史亭也决非一间休闲之所,它是先生许多文化鸿篇的诞生之处,同时,野史亭所在的院落,也正是元好问先生数度游走他乡回归故里后的唯一栖居之地。

但今天我们在元好问故居(即现在的野史亭)门前看到的,竟是如此景象:门旁有一块山西省人民委员会于1965年5月24日确定元好问墓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元墓在150米开外),石碑旁边立有忻州市政协办公厅、忻府区文体局于1910年7月1日用不锈钢材制作的“元墓·野史亭”简介栏;大门西南角矗立着元好问塑像,塑像背后还有一块忻州市人民政府1995年10月6日设立的“德育基地”石碑;门头东侧墙上悬挂着忻州市师范学院美术系“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铜匾;板结的煤块、凌乱的劈柴、粗重的檩子散堆在门对角的一块平地上。

返程中,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凡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抑或兼而有之。以人文为特点的文物或旅游景点有其特定的参观、拜谒群体,此类文物保护单位应该通过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其文化内涵来吸引游客,万万不能凭借所谓的大手笔策划、大景点建设,或者牵强附会制造噱头等低劣手段来发展旅游、增加收入。

我觉得,元好问故居(包括野史亭)及元墓,应当重新确定名称,比如,称之为“元好问纪念馆”,纪念馆由故园、静园和陵园“三园”组成,故园为先生故居,静园即为现在居于故居和元墓之间的36亩林地改造成的园林,陵园为现在的元墓。可能的话,相关元好问诗词研究组织也可在此设立秘书处;同时开辟元好问研究陈列室,向社会广泛征集和全面展示先生作品的各种版本以及“元学”成果。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在《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中的这两句诗,清晰表露出他志存高远、不与争锋的心境。但我要说的是,元好问一生颠沛流离、历经磨难,却著作等身、文名齐天,其精神和毅力,是后来者的楷模,应整体规划和尽快修葺元好问纪念馆。这,既是先生该享的尊崇,也是丰富我省和我国历史研究内容,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闪光精神的大力弘扬。

关键词:

相关内容